• banner01

    banner01

  • banner02

    banner02

  • banner03

    banner03

Copyright © 2012 湖南省伟利米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客服热线:400-888-5588

>
>
>
2013年衡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八大亮点

2013年衡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八大亮点

浏览量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进一步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组织实施“以进村入户为主落实生产计划,以集中育秧为主扩双增面,以办点示范为主提高生产水平,以扶持大户为主破解发展难题,以行政推动为主落实生产责任,以抗旱补损为主保障粮食总产”的“六为主”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年粮食生产在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的不利条件下呈现出了“单产增加,总产稳定”的良好态势,总产达到399.7万吨,仅比去年略减0.88%。衡南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衡阳县等4个县市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先进)县,其中标兵县的推荐名额占到全省的1/6,居全省第一。

  二是油菜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全市夏收油菜面积达319.5万亩,比去年增加10.1万亩,单产120.7公斤,比去年增加0.7公斤,总产达38.6万吨,比去年增加1.22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级各部门把打造群众放心、满意的“菜篮子”工程作为行政首长负责的“一号工程”、“民生工程”来抓,蔬菜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81.5万亩,比去年增加6.2万亩,总产达到383.2万吨,比去年增加10.7万吨;整合各类资金2.3亿余元,新扩专业蔬菜基地面积2万余亩,其中按省为民办实事要求新建设的有11835.6亩,市中心城区完成10615亩,圆满完成“一年一万亩、三年三万亩”的建设任务;今年全市范围内新增蔬菜经营主体20余个,总数达170个,流转土地达到11.89万亩,蔬菜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到51个,年加工鲜菜45万吨,总产值近10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特别是市中心城区秀珍菇基地已发展到五大片,初步形成日产菇2万公斤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秀珍菇基地。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力彰显。全市上下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动的增长点:预计全市农产品(8.13, -0.01, -0.12%)加工业总产值可达320亿元,同比增长28%,高出GDP增长1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增加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55”工程,全市固定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达到45个,其中有28个项目进入了市政府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20.05亿元;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金拓天),4个省著名商标(水木芙蓉、希朵曼、凯洁、波西曼),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9个,其中祁东酥脆枣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角山米业被评为“2013中国百佳粮油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国家级品牌6个,占到全市总量的1/2强;蔡伦科技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祁东农产品加工园、常宁市宜阳工业园、衡阳粮油产业园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迅速成长,耒阳市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185个乡镇全部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并明确了1-3名专职监管人员,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农业局全部正式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站),4879个村监管员、部分组协管员已配置到位,逐步构建起了从市县到乡镇并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市共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48个,面积42万亩,辐射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面积扩大到585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85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285万亩和25万亩;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89个,超任务完成14个,同时新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65万亩,比去年增加19万亩;坚持监测与整治并举,市县两级共抽检样品71567件,合格率达到99.3%,同时深入开展了春节期间“大排查、大整治、保安全”、违禁使用“神农丹”等高毒农药行为、“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中秋、国庆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下柜、销毁不合格农产品200余批次,销毁或无害化处理1.2万余公斤。在目前已进行的全省三次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我市的合格率达到9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为契机,以阳光工程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进村入户等项目为依托,以九大农业综合配套技术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主推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全年共落实集中育秧主体5615个,育秧点5954个,完成早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155.5万亩,比上年增长70.6%,占到了全省的15%;通过全面开展“百、千、万”超级稻连片高产示范活动,全市共创办133个重点百亩片、98个重点千亩片、19个重点万亩片,辐射带动全市推广超级稻面积300.6万亩,比去年增加34万亩,亩产比面上增产51.5公斤,在大灾之年夺丰收实现了“双增一百”目标;着力培育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98个,比去年增加10个,带动全市完成早中晚稻专业化服务面积162.9万亩,其中全程承包服务面积124.8万亩;把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作为重要抓手,全市测土配方肥覆盖村数达4634个,涉及农户为1363829户,办示范点个数3120个,示范面积达到53.8万亩,全年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873.2万亩。

  七是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超额完成。一是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创造了“衡阳经验”。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考核办分配我局任务指标为8个示范村,通过积极争取,省厅批复我市共有10个村被列示范村,超额目标任务125%,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3.05万元,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考核办验收,得到了省政府考核办与省农业厅的高度评价,创造了农村清洁工程“衡阳经验”。二是新扩蔬菜专业基地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我们采取了将中心城区蔬菜基地建设经验复制到县市的措施,各地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3.3厘最低保有量建高标准专业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按辖区内城镇人口人平不少于7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蔬菜基地按3000元/亩的标准将部门资金整合到位,切块物价调节基金的30%以上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蔬菜新型经营主体的基地基础设施进行了专项扶持,在政策带动下各地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080.9万元,新扩蔬菜专业基地11853.6亩,超全年任务数113%,基地按“一流基地、全省标杆”的标准,全都连片200亩以上,高标准建设水电路、机井、大棚设施、喷滴灌和冷库设施,仅中心城区就新增蔬菜钢架2000余座,实现蔬菜基地建设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市春秋两淡的现状。

  八是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今年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措施”的思路,紧紧抓住项目包装、衔接、申报、服务、实施、监管等重点环节,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多次召开全系统项目建设研讨会、项目理论学习班,进一步把握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共完成策划包装重大项目30个,超过市政府目标18个,项目深度开发任务是7个,总投资达18.7亿元;联合市发改委申报了2014年农业项目中央预算框架投资计划10项,申报资金9.5亿元;根据国务院自主创新能力规划,策划了11个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项目;先后有20个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由我局负责联系,占全市农口系统45个的近二分之一强。目前共完成投资142662万元;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部门专项资金(含各类农作物补贴)127056.4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农业发展项目资金23323.4万元,在去年高位增长1.26倍的基础上,今年再增长37.7%,其中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有15个,其中争取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资金4800万元,占到了全省的1/6;争取早稻集中育秧项目资金1838万元,占全省14.5%;争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央投资1066万元,占全省12.5%。

  九是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今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四个一”行动,即每个组扶持一个育秧主体为主的种田能手,每个村新扶持一个以上种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个乡镇新扶持一个以上种田200亩以上的新型组织,每个县市区出台一个发展粮食生产新型组织的发展意见。目前全市30亩以上合作组织(大户)达28908户,比2012年增加7041户,在去年增长52.8%基础上,今年再增长32.2%,30亩以上的合作组织(大户)流转水田面积153.2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33.0%,比上年增加 39万亩,增35.0%,规模种粮户生产的粮食生产量占到了全市粮食总量的35.6%。(作者:林强来源:衡阳市农业局)

 

侧边栏

01

01